在實驗過程中,大家經常會遇到水樣中的氯離子含量過高,導致檢測數據和現實有偏差的現象,大家一起和小奧了解一下詳情吧!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遇到水樣某個含量過高,儀器檢測受限的情況下,可將水樣稀釋,將稀釋后的水樣進行檢測,就能達到我們的效果啦,那我們如何快速判斷水中的氯離子是否超過1000mg/L呢?小奧教大家一個小方法。

我們將0.5ml硝酸銀溶液(17.1g/L)加入水樣,充分混合后,再加入2滴鉻酸鉀(50 g/L),搖勻后會觀察水樣的顏色變化,如果水樣變成了磚紅色則說明氯離子濃度低于1000mg/L,水樣顏色不變則說明氯離子濃度高于1000mg/L。
導致這個現象的發生,其實這是因為硝酸銀與鉻酸鉀發生化學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鉻酸銀沉淀,當水樣里有硝酸銀時就會產生磚紅色沉淀,我們往水樣中加的硝酸銀溶液剛好與2mL 1000mg/L的氯離子發生化學反應,所以,當氯離子低于1000mg/L時,硝酸銀就會有剩余,就會產生磚紅色沉淀,當氯離子高于1000mg/L時,硝酸銀不夠就會全部消耗完,這時就不會產生磚紅色沉淀,最后得出結論,如果溶液變紅就說明水樣中氯離子含量小于1000mg/L,如果仍為黃色則說明水樣中氯離子含量高于1000mg/L。

備案號:粵ICP備10077018號-6
工商網監電子標識